每種類型只有單向的心理功能嗎?
坊間其中一個對MBTI理論的批評是認為它將一個人太二分化,在認知功能上不是直覺(N)就是實感(S),在判斷方式上不是情感(T)就是思考(F)。實在一個人不可能只有一種絕對的認知方式,也不會是絕對的感性或絕對的理性,會產生這種誤解其實是對MBTI背後的理論還未夠深入了解。
在榮格的理論中,他是認為每個人都會擁有以上提及的四個功能,即是「直覺」(N)、「實感」(S)、「情感」(F)、「思考」(T),並互相以平衡和對比的方式存在於一個人的心理中。
坊間通常會稱這四種功能分別為:
主導功能(Dominant)-天生傾向及表現在外的功能
輔助功能(Auxiliary)-輔助及平衡主導功能
第三功能(Tertiary)-逐步發展去輔助其他功能
劣勢功能(Inferior)-留在潛意識中運作,不易察覺
在以上的排列中,四個功能是分別以兩組對比的形式存在,主導功能和劣勢功能一對,輔助功能和第三功能一對。以INTP為例,主導功能是「思考」(T) (在這裏先不分內傾或外傾),與之相對的劣勢功能就是「情感」(F),而「直覺」(N)與「實感」(S)就會扮演輔助功能和第三功能的角色,從旁輔佐主導功能的運作,形成圖中的模式。
主導功能並不一定是「判斷功能」中的「情感」(F)或「思考」(T),舉另一個類型ENFP為例,主導功能是「認知功能」中的「直覺」(N) (在這裏先不分內傾或外傾),那麼「判斷功能」的「情感」(F)與「思考」(T)就會成為輔助功能和第三功能的角色去輔助,而與主導功能相對的劣勢功能就是「實感」(S)。
在以上模式中,特別要留意的是「劣勢功能」,因為從名字看來似乎是較不重要的功能,但其實它一樣潛藏在一個人的心理中,並蘊含強大的能量。只是「劣勢功能」平時不容易展現出來,但當一個人的心理功能逐漸發展及成熟時,一樣可以適當的運用它。
從榮格以上的心理功能理論中,原來一個人的心理功能並不是單純的二分化,每個人都會擁有「直覺」(N)與「實感」(S)、「情感」(F)與「思考」(T)這四種功能,以一個互動和平衡的方式存在。所以不要認為一個人是T就沒有F,是N就一定不懂S了。其實每個人都擁有這些功能,只是視乎我們怎樣發揮和以甚麼方式去運作它們。
那麼這些心理功能會各有甚麼特徵?在不同性格類型中是如何運作?我們之後再陸續跟大家分享。